出雲大社與眾神之國的祭祀

主題展覽室「出雲大社與眾神之國的祭祀」介紹出雲大社的歷史、建築及宗教祭典相關的內容。出雲大社坐落於博物館旁,是神道教最重要的神社之一。大社的主祭神是大國主神,掌管農業發展、國家建設及牽線結緣。在這裡,「結緣」的概念並不僅限於夫妻、鄰居、同事之間,還包括比如為農民帶來豐收等等,讓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美好成果結下「緣份」。

(1)出雲大社:創建
(2)出雲大社:本殿的變遷
(3)神在月之國―出雲信仰和寄

 

(1)出雲大社:創建

  出雲大社創建的確切時間不詳,但早在《古事記》和《日本書紀》的「讓國神話」(大國主神把國土讓給天照大御神子孫的故事)中,它便已登場亮相。另一個提及大社創建的神話被記錄在《出雲國風土記》中。這三本古籍的時間都可以追溯到西元8世紀,足以證明出雲大社自古以來的重要性。

  出雲大社曾多次重建。大社本殿(正殿)大致延續了「大社造」樣式,是一種以古代民居為基礎的神社建築樣式。大社造的結構特點在於切妻屋頂(懸山頂)和「妻入」式入口,建有樓梯的入口開在建築較窄的山牆側,且不在正中。此外,大社造建築的地板被抬高,用立柱支撐。展覽室中一件珍貴的早期文物上描繪了這種「高床式」建築,它是一個西元前1世紀的陶罐,出土於相鄰的鳥取縣,罐身上雕刻著一座立柱支撐的建築,門前有長長的臺階。

  展覽室內的另外幾件文物也顯示出,早在彌生時代(西元前800年-西元300年),出雲地區便已擁有了特殊地位。例如,展品中的巴形玉(勾玉)和青銅戈均出土於大社附近,其歷史都可以追溯至彌生時代。其中,勾玉出自如今日本西北部的新潟縣,銅戈則來自西部大島九州的北部地方。當年它們都千里迢迢被帶到這裡,足以證明古代出雲是一處重要的地區。而更有力的證據則是一批出自附近遺址的青銅鐸與青銅劍,過去都是彌生時代的喪葬禮器。

  相傳,曾經的出雲大社本殿極其宏偉,高達48公尺。根據西元10世紀名為《口遊》的貴族子弟教科書記載,出雲大社本殿的高度超過了名列第三的京都御所大極殿和排名第二的東大寺大佛殿,是當時全國最高的建築。展覽室中央陳列著一座1:10比例的大型模型,可供游客一窺10世紀時出雲大社的風采。

A revised version of the Izumo-no-kuni-fudoki
出雲國風土記
Replicas of unearthed halberd and comma - shaped beads (the Manai site)
真名井遺址出土 銅戈 勾玉
Statues of the deity (the Aoki site)
青木遺址出土 神像

(2)出雲大社:本殿的變遷

  自創建以來,出雲大社曾經歷多次重建。神社殿閣的重建或修建叫作「遷宮」,這個傳統是影響大社域內佈局及建築面貌變遷的重要因素,尤其以本殿(正殿)的變化最明顯。「出雲大社與眾神之國的祭祀」展覽室陳列著許多版本的大社本殿,展示了這座社殿在各個歷史時期的樣貌。

  相傳,早期的出雲大社本殿規模宏大,但在2000年的考古發現問世之前,幾乎沒有相關的佐證。唯一的例外是描繪神殿建造過程中「金輪」(金屬箍)的安裝圖紙,即《金輪御造營差圖》,如今館內展出了這份文件的複製品。這份圖紙約繪於13至16世紀,圖中的本殿是一座由9根立柱支撐的建築,立柱呈3×3形式排列。每根立柱直徑3公尺,由3根原木組合而成,外面箍有金屬環以固定。雖然圖中並未註明建築的高度,卻標出了正門前臺階的長度,約109公尺,由此可知社殿規模可觀。在西元2000年,大社本殿附近出土的數根木柱殘骸,為這座龐大建築在歷史上的存在提供了進一步的證明。出土木柱的尺寸與排列都與《金輪御造營差圖》中的描述相似,碳同位素測定的結果顯示,這些原木很可能立於1248年。

  儘管有了新的考古證據,這座13世紀本殿的外觀依然不明。展覽室中展示了五個1:50比例尺的模型,造型各異,不甚相同,都是建築師們對於這座本殿面貌的解讀與詮釋。 所有本殿模型都漆成了紅色,體現出佛教建築帶來的影響。13至17世紀時,出雲大社與附近一座天臺宗佛寺關係密切。博物館展覽室內陳列著一座1609年的大社立體模型,其域中,除了紅色的本殿和其他神社建築,還矗立著一座三重佛塔。

  在1667年的大規模重建中,人們有意識地減少了大社建築中的佛教元素。新的本殿與周圍建築均不再上漆,大社鐘樓被視為佛寺中常見的元素而遭到拆除。原鐘樓上的梵鐘和大社域內的巨大三重塔則被贈送給其他宗教團體。在另一座1667年的大社立體模型上,遊客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重大變化。出雲大社如今的本殿建於1744年,與1667年版十分相似。

  在過去數個世紀裡,出雲大社本殿曾幾度重建,但自1744年之後,便再也沒有新的重建工程。1952年,現存本殿建築被指定為國寶,從此不再重建,但約每60年會進行大修。最近一次大修在2013年,更換了本殿的檜皮葺屋頂。遊客可以在展覽室後牆上看到一個巨大的叉狀屋脊頂飾及鋼條,它們從1881年到1953年間一直裝飾在當時大社本殿的屋頂上。

Model of the main building of the Izumo Grand Shrine made to a scale of 1/10
平安時代出雲大社本殿10分之1模型
Model of the grounds of the Izumo Grand Shrine (from the Keicyo Period)
17世紀初期出雲大社模型
Model of the grounds of the Izumo Grand Shrine (from the Kanbun Period)
17世紀中期出雲大社模型

(3)神在月:眾神到來的月份

  傳說每到農曆10月,來自日本各地的神明都會齊聚在出雲。在之後的一周,眾神要與出雲大社的主祭神大國主神商議,決定諸如來年豐收與否、人際關係等事項。因此,在日本的絕大多數地方,這段時間被稱為「神無月」,即神明不在的月份;但在出雲,則稱為「神在月」,即眾神到來的月份。

  眾神一年一度相聚出雲的傳說源於8世紀初的文獻,文獻記錄一般來源於更久遠的口述歷史。神話「國讓」講述大國主神如何同意放棄這片土地,將統治權轉讓給太陽女神(天照大御神)子孫的故事。作為交換,大國主神得到了一座宏偉的神社和「看不見的世界」的統治權。所謂「看不見的世界」,不但指神明的領域,也包括人類精神世界。就這樣,大國主神成為了「結緣」之神,出雲大社則作為祂的主祭地而得以創建。

  神在月期間,來訪的神明都住在本殿(正殿)東西兩側的「十九社」裡。出雲大社往西約1公里處的稻佐之濱附近有一座小神社,諸神每天聚集在此,商討並決定未來一年裡各式人際關係的命運。在博物館中央大廳左側的「出雲大社與眾神之國的祭祀」展覽室內,陳列著一幅19世紀的版雕浮世繪,描繪了藝術家對於這熱鬧聚會的想像:在一個擁擠的房間,大國主神坐在中間,各路神明正在小木板上逐一寫下人名,再用細繩將它們繫在一起。配對結果最終送呈大國主神審批決定每一對組合的命運。

A scene from the match-making conference
浮世繪(大社緣結圖)
The deity Daikoku of the Izumo Grand Shrine
出雲大社大國圖

Shimane Museum of Ancient Izumo
99-4 kizuki-Higashi, Taisha, Izumo City, Shimane Prefecture, 699-0701 JAPAN
TEL +81-853-53-8600/FAX +81-853-53-5350